信息学院博士专业介绍

发布者:管理员郭发布时间:2020-11-19浏览次数:5029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源于1958 年国内最早创建的化工自动控制专业,196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工业自动化”专业于1981年获国家批准的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起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3年获准建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2012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高校一流建设学科(B类);2017年“过程工业智能制造”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985年起本学科一直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单位。本学科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级研究基地3(国家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创新中心、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与低碳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级研究基地9(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能源化工过程智能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油化工行业智能优化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石油化工行业智能优化制造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上海市工业智能与智能系统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人工智能实验室工业智能研究中心、上海市流程智造技术创新中心、上海市流程工业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空天智能系统融合创新中心),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石油化工过程智能制造)已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本学科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3人次、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15各类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80余人次,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

本学位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创新驱动,依托“过程工业智能制造”一流支撑学科建设,面向“碳达峰碳中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工业智能、工业软件以及智能信息物理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已成为我国自动化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博士生学制为3-4年,培养年限不超过6年。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6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于1985年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1990和1996年获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二级授予权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一级学位授予权,2021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一级学位授权点。2023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30余人,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以及大批省部级和企业级研发课题,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可信软件与系统、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大规模并行与演化计算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国内有广泛影响,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改革,承担了大量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主持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10余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依托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等单位,为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工作环境。

博士生学制为4年,培养年限不超过6年。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6年。

 

电子信息

2021年获准建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本学位授权点依托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支撑学科涵盖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三个一级学科,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本专业授权点汇聚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3人次、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15各类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80余人次,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

博士点拥有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与低碳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能源化工过程智能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石油化工行业智能优化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石油化工行业智能优化制造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上海市工业智能与智能系统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智慧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流程工业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流程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化工过程能质高效利用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10余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基地,以及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院、申能能源大数据研究中心、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智慧城市联合研究中心、物联网创新城市智慧安全联合实验室、石油化工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上海工业软件研究院等10余个校级研究基地,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本学位点面向碳达峰、碳中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工业智能、工业软件、计算机应用以及智能信息物理系统等的科技创新和工程应用,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 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道德修养和学术品德,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交叉型及应用型创新人才。

博士生学制为4年,培养年限不超过6年。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6年。